2020高考即将开战,你准备好了吗?高考网小编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,供大家参考阅读!
1.可加热的仪器
1仪器②为蒸发皿。使用方法: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,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3,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,有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。
2仪器③为坩埚。使用方法:用于灼烧固体物质,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,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,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。
3仪器④中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,B的名称为蒸馏烧瓶。使用方法:a.常用于组装有液体参与反应的反应器,其中B主要用于混合液体的蒸馏和分馏;b.加热液体时,不能超过其容积的3。
4仪器⑤为锥形瓶。使用方法:a.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;b.用于滴定操作;c.作蒸馏装置的接收器。
5仪器⑥为烧杯。使用方法:a.可用于物质的溶解与稀释;b.用于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;c.组装水浴加热装置。
2.常用的计量仪器
1A为量筒,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;精确度:0.1 mL。
2B为容量瓶,主要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。
①该仪器使用前需“查漏”;
②不能填“不能”或“能”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该仪器中溶解或稀释。
3C为酸式滴定管。
①使用前需“查漏”;②“0”刻度在上方;③不可盛装碱性溶液;④精确度:0.01 mL。
4D为碱式滴定管,用于盛装碱性溶液,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液体如:KMnO4溶液。
5E为托盘天平。
①称量前先调零点;②腐蚀性药品应放于烧杯内称量;
③“左物右码”;④精确度:0.1 g。
6F为温度计。
①测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,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内壁;②测蒸气的温度时,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上;③测馏分温度时,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。
3.其他常用仪器
1A仪器的名称为漏斗,主要用途:①组装过滤器;②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。
2B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;主要用途:用于组装气体发生装置。
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:制取气体时应将长管末端插入液面以下,防止气体逸出。
3C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;主要用途:①球形分液漏斗用于随时添加液体;②梨形分液漏斗用于萃取、分液。
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:①使用前先检漏;②分离液体时,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,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。
4D仪器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;主要用途:盛放颗粒状固体干燥剂,如:CaCl2、碱石灰。
注意:一般为大口进气,小口出气。
5E仪器的名称为冷凝管;主要用途:①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易液化的气体;②用于液体回流。
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:①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;②球形冷凝管通常用于反应装置中的冷凝回流;③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。
1.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
1量筒、容量瓶、锥形瓶都是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
2灼烧固体时,坩埚放在铁圈或三脚架上直接加热
3在蒸馏过程中,若发现忘加沸石,应立即补加
4用托盘天平称量时,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的称量纸上
5滴定管的“0”刻度在上端,量筒的“0”刻度在下端
6用托盘天平称取11.7 g食盐,量取8.6 mL稀盐酸选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
答案 1×2×3×4×5×6√
解析 1锥形瓶可以垫石棉网加热。2坩埚放在铁圈或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。3应冷却至室温后补加沸石。4氢氧化钠易潮解,且腐蚀纸片,应放在小烧杯中进行称量。5量筒没有“0”刻度。
2.玻璃棒用途
1过滤时,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
2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,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
3用浓硫酸稀释配制稀硫酸时要用玻璃棒搅拌
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,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
5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,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
6粗盐提纯实验时,多次用到玻璃棒,其中蒸发结晶时要不断搅拌,以防止因受热不均匀而引起飞溅
答案1×2√3√4√5√6√
解析1过滤时不能搅拌,否则会使滤纸破裂,造成过滤操作失败。3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,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及时散热并使液体混合均匀。